别人IP联名爆单,你却总卡新手村?这套秘籍才是真东西!

2025-08-06
新闻来源: 全联烘焙业公会
查看次数:1052


好利来×Chiikawa、派悦坊×红山动物园、㞭客烘焙×罗小黑……在存量竞争时代,IP赋能成为烘焙行业挖掘鲜活增量的关键抓手,“年轻人买的不是蛋糕,而是情绪价值”也早已被烘焙厂家烂熟于心。


情绪消费的本质是场景化体验,这就要求供应链必须跳出产品“生产-交付”的传统单向模式,主动嵌入体验式消费全链条。

天津凯博特纸塑制品有限公司便是这样一家企业,在无数知名IP运营中沉淀出对行业发展历程的全局认知。

在此,我们特别专访了凯博特总经理张建松,面对烘焙IP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现状、核心瓶颈,他将从供应链视角,系统梳理行业现存的共性痛点,以及经过实践验证的破局思路与落地路径。


文|贺倩

编辑|钟影

运营|阿中


“乌萨奇——”“到——”


不久前,全网刮起了一阵Chiikawa风,一只黄色小兔子频频在各大网络平台出现,人类模仿乌萨奇的叫声也在线上线下持续回荡。


作为烘焙界的“联名狂魔”,好利来自然不会错过这个“出圈”的机会,立马推出店内明星产品半熟芝士与Chiikawa结合,抢占流量高地。


烘焙品牌与IP联名海报*


其实,不止好利来,还有派悦坊×红山动物园、㞭客烘焙×罗小黑……在存量竞争时代,IP赋能早已成为烘焙行业挖掘鲜活增量的关键抓手。


联名纸袋、玩具立牌、包装设计,品牌们早就发现:年轻人买的不是蛋糕,而是情绪价值。毕竟,能让人有欲望拍照发朋友圈的,才是21世纪硬通货。


情绪消费的本质是场景化体验的共鸣,这就要求供应链必须跳出产品“生产-交付”的传统单向模式,主动嵌入体验式消费全链条。


从IP符号的场景化转化,到产品与周边的体验协同,唯有在价值共创中打破环节壁垒,才能真正释放增量潜力。


凯博特×大卫猿 系列产品


天津凯博特纸塑制品有限公司便是这样一家企业——凭借两次千人级行业IP大会经验加持与“中国烘焙行业IP产品应用研究中心”专业背书,在无数知名IP运营中沉淀出对行业发展历程的全局认知。


在此,我们特别专访了凯博特总经理张建松,面对烘焙IP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现状、核心瓶颈,他将从供应链视角,系统梳理行业现存的共性痛点,以及经过实践验证的破局思路与落地路径。


01


烘焙IP的发展阵痛:

从粗放探索到精细化转型的必经之路


IP联名常态化起初主要存在于茶饮和快餐行业,毕竟这一营销方式源于快餐,兴于茶饮。


回望好利来的联名之路,可以发现无论是物料包装,还是IP选择,它的玩法越来越向喜茶靠拢。


好利来×喜茶“多肉葡萄”系列 联名海报*


不禁让人想起2019年,好利来是第一个被喜茶反向授权的品牌。当年这一联名与多肉葡萄饮品结合,给好利来“雪融芝士”全系列产品带来超74万件、410万枚的销量。


火到什么程度呢?就算许嵩妹妹不说紫色很有韵味,任谁路过橱窗看到也都会随机带走一款。


从那以后,好利来有样学样,顺利“拿捏”联名操作的流量密码,似乎早已是意料之中。


在多方面的刺激下,诸多大牌烘焙品牌、非头部中小品牌或开始试水,或准备入局发展,IP联名在烘焙业刮起新的风口。


不过,相较于茶饮行业IP应用的成熟化,烘焙行业的IP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。


这种滞后并非单一环节的问题,而是供应链与饼店在意识、生产配合等方面协同不足的综合体现,其中从饼店终端的角度看,产品IP的粗放式发展衍生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。


产品方面的溢价虚高是饼店做IP产品的首要误区由于要支付授权费用,联名款糕点的价格通常更高,粉丝们冲着IP进来,又往往被联名蛋糕的性价比劝退。


喜茶×芬迪 联名海报*


在认知上,部分饼店将IP视为单纯的溢价工具,同款蛋糕添加IP元素后价格增幅达到30%以上,如6寸蛋糕从128元涨至168元甚至198元。


反观茶饮行业的茶饮IP产品往往保持原价,通过流量转化实现销量暴增。


更有甚者与高奢品牌联名,如喜茶×芬迪,联名后不仅价格不涨,返送奢侈品联名周边,引起疯抢。毕竟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有喝有拿,白菜价抱走明星热衷的奢侈品牌可遇不可求啊。


张建松提到IP的核心价值在于流量撬动而非溢价提升,过度抬高价格会削弱消费者购买意愿,违背IP应用的初衷。


IP产品的应用周期把控失当同样制约发展。IP的流量属性决定了其存在生命周期,经过多年IP经营的张建松观察到,烘焙产品的IP应用以3-4个月为最佳周期。若长期依赖单一IP,极易引发消费者审美疲劳,导致流量下滑。


部分肯德基联名系列*


“肯德基、麦当劳这些营销成熟的餐饮品牌就是遵照这个规律去运作——每年集中运作4-5个IP,每个IP持续2个月左右,既保持新鲜感,又避免了资源浪费”,张建松提到。


产品结合生硬是目前饼店面临的另一重突出问题当消费者购买IP产品时,不只是为产品买单,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情怀买单。


许多饼店的IP应用还停留在“贴标”层面:包装印上IP图案,内部产品却与普通款无异。这种机械结合不仅无法传递IP的情感价值,粗制滥造的呈现反而会引发消费者反感。


真正有效的IP融合应渗透到产品造型、口感乃至场景氛围中,这便考验品牌方对IP文化精髓的挖掘和创新能力。


只有深入理解IP背后的故事和情感,与产品深度融合,才能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品牌忠诚度。


凯博特×三与叁山系列 联名产品


在三与叁山品牌蛋糕系列联名中,IP融合首先要味道与造型一致,符合大众“刻板印象”,比如少女喜欢粉红色和草莓味;黄色给人清新舒畅的感觉……Hello Kitty系列主打草莓果味,与Kitty头戴的粉色大蝴蝶结交相呼应;海绵宝宝系列则主打菠萝芒果味,符合海绵的颜色特质。


品类覆盖同质化也限制了市场渗透。当前大比例的的烘焙IP产品集中于4寸以上分享类蛋糕,小西点、软点等品类占比不足20%。


但大蛋糕自带消费场景、消费频次限制,也局限IP产品的应用和效能放大。10-20元的小西点因单价低、迭代快,消费频次或可成为大蛋糕的数倍,是之后饼店做IP产品可以考量的迭代因素。


凯博特×大卫猿联名贴纸


对于烘焙这种一次性消费的泛餐饮行业来说,周边生态缺失也会缩短IP产品的价值链条。IP烘焙产品的体验多随消费行为终结,而周边衍生品却能以极低的成本延长品牌触达。


目前国内仅小部分饼店配套IP周边,且多为低成本赠品,缺乏设计感与实用性,鲜少具备收藏价值。


这些行业痛点看似主观,实则是烘焙IP从粗放扩张迈向精细化运营的阶段性特征,是产业升级过程中无法绕开的转型阵痛。


单体店或区域品牌受限于规模边界与资源禀赋,视角天然带有局限性。


凯博特向上整合联名产品


供应链作为串联IP授权方、原料供应商、生产端与终端的产业链枢纽可应用于破局。


其向上可整合IP版权方的流量资源、原料企业的技术能力,向下能联动终端的消费数据与场景需求,更能凭借服务多区域、多品牌的经验,沉淀出IP生命周期管理、品类适配、成本控制等共性方法论。


未来推动烘焙IP从分散化尝试走向体系化发展的关键助益,靠的还是供应链横纵联动和经验沉淀的多向支撑。


02


 IP不是简单的造型,

而是一整套的体系化运作


从纸塑包装供应商到“高附加值烘焙终端产品全案提供商”,凯博特的转型轨迹映射出供应链IP赋能的进化逻辑。


构建“IP筛选-产品研发-场景落地-数据迭代”的全链条体系,为终端用户打造省力高转化的支点,将分散的IP资源转化为可复制的商业价值。


在行业IP应用的初级阶段,包装印花是主要形式。凯博特早期便以纸袋、纸盒等供应切入市场,但单一包装无法显著提升饼店的销量与品牌力。


凯博特联名周边研发产品线


诚然,在烘焙业越来越被戏称“用心做设计用脚做口味”“被做设计耽误的蛋糕店”的当下,消费者能在某二手平台花几块钱得到心爱联名周边,何必花费几十元去买那些千篇一律的烘焙产品,毕竟在粉丝心里,吃上“谷”才是王道。


为此,凯博特开启了全链条赋能的转型:从产品研发到包装设计,从营销方案到落地培训,构建起覆盖IP应用全周期的服务体系。


体系化运作的第一步是IP筛选与提前布局。拿到授权≠可以售卖IP产品,为了让IP符号能发挥最大的功用价值,凯博特一般根据IP方的推广计划提前6-12个月介入。


针对传播性强、具有爆发潜力的IP,将在其电影上映、线上宣传等节点前完成授权谈判,确保产品能够与IP热度同期释放。


这样的“提前卡位”既规避了网红IP生命周期短、低转化风险,又能借势IP授权方的营销资源。


凯博特×加菲猫 系列包装


产品全维度融合是体系化的核心所在。针对IP产品,凯博特不仅提供IP造型的包装,更深入产品本身去研发产品,做好配套服务。


比如开发加菲猫形状的慕斯模具、设计库洛米主题蛋糕配方,甚至联动奶油、巧克力供应商联合研发专用原料,确保IP形象从外观到口感的一致性。


同时,特殊形象团队也会针对性优化工艺,比如将海绵宝宝形象转化为可量产的小蛋糕造型,尽可能去兼顾辨识度与生产效率。


事实上,在烘焙行业中翻滚二十余年的凯博特,其遍布全国的合作商如同感知市场的细密神经末梢,让品牌得以深度洞察行业动态。


  左右滑动,查看更多  


二十余年的沉淀,不仅让凯博特精准捕捉到消费者的共性需求与偏好,更使其对 “什么样的产品能引爆消费市场”有着维度更高的敏锐判断,这也正是凯博特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。


今年夏天,凯博特与万国优品联合推出新品“米椰墩墩”和“霸气山竹”冰品慕斯。


作为浓郁醇厚的甘甜乳香类和沁人心脾的清甜类代表,从市场调研、原料精选、产品研发和宣传推广全流程环环相引、协同将产品推向市场高潮,社交媒体平台的“自来水种草”、好评反馈也印证了这两款产品天然的吸引力和号召力。


凯博特×万国优品 新品

“米椰墩墩”和“霸气山竹”冰品慕斯


周边生态构建是体系化的重要延伸从IP主题生日帽、贺卡,到手提袋、保温杯,凯博特为合作饼店提供全套周边解决方案,形成“产品+场景”的沉浸式体验。


近期三与叄山品牌推出的惊喜联名派对便是由凯博特从IP应用场景到包装产品设计打造全链路支持——通过蛋糕造型、包装图案、贴纸、直播间背景等周边产品的统一IP符号来升级消费体验。


上线一周,抖音销售额便突破千万,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。各大主题乐园都在争相“造梦”,凯博特也不甘落后,这一波操作让顾客直呼“不买它谁还把我当上帝”。


凯博特系列化联名包装


研发的细化需要标准落地并体系化执行。对于IP产品的推广,凯博特为饼店提供了从配方到培训一站式服务:包括蛋糕塑形步骤、装饰标准;或派遣技术人员驻场培训,确保门店精准还原设计方案。


数据反馈与迭代则手动构成体系化的闭环。供应链通过跟踪标杆客户的销售数据总结出IP产品的生命周期规律:销售峰值在什么节点、不同类别IP的应用数据最好是什么季度、最受欢迎的周边产品是何种类型……得到反馈之后即可迭代新品替换。


从IP筛选到落地迭代,以凯博特为例,供应链的体系化运作打破了“造型即IP”的浅层认知。IP价值的真正释放,离不开供应链在资源整合、技术研发与服务支持等环节的深度协同。


03


供应链赋能的价值重构:

从成本分担到生态共建


饼店独立运作IP的困境,本质上是“小规模主体”与“高门槛运作”之间的矛盾。以凯博特为例的供应链厂商重新定义了烘焙IP的合作模式与价值分配机制。


凯博特打通上下游:与IP授权商直接签约,联合奶油、巧克力供应商等等共同开发专用原料,同时自身负责包装与周边生产,形成“一站式采购”体系。


这种整合不仅缩短了产品落地周期,更能确保IP符号在原料、造型、包装上的一致性。



对于多数饼店而言,独立运作IP面临难以逾越的门槛:IP授权费动辄数百万,单一区域的销量难以覆盖成本;谈判周期长达3-6个月,错过IP热度窗口;缺乏专业团队支撑产品研发与营销推广……


致使饼店的IP尝试往往陷入“投入高、回报低”的僵局,供应链的介入大大改写了这一现状。


一方面,规模效应能够摊薄授权成本。单个饼店与IP方谈判时,授权费通常与采购量挂钩,而供应链的规模效应能够大幅降低IP运作成本。


另一方面,全链条资源整合是供应链的核心优势。解决饼店独立运作IP时,分别对接IP方、包装厂、原料商等,协调成本高、效率低问题。


灵活的合作模式降低了饼店的参与风险,在服务定价方面,凯博特也有自己的一套经营之道。


凯博特采用“基础成本+销售分成”的定价方式:IP产品溢价控制在5%左右,其中2.5%用于支付IP方提成,剩余部分覆盖供应链的授权成本。


这种模式既避免了饼店因高溢价失去消费者,又能通过销量增长实现利润提升。


凯博特×库洛米 联名产品


从前,供应链企业被认为是客需推动发展,而在IP应用方面,客需可以被引导这件事早从盲盒产生时就被验证了。


烘焙IP的发展正从“单点尝试”迈向“生态协同”,供应链已不再是被动的生产环节,而是主动的价值创造主体。


其通过体系化运作解决了饼店的规模瓶颈、专业短板与风险顾虑,使IP从少数头部品牌的“奢侈品”,变为全行业可利用的增长工具。

未来,随着Z世代对情绪价值的需求深化,烘焙IP的竞争终将聚焦于供应链效率与终端体验相结合的复合能力。


正如张建松所言:“供应链能提供IP的精准筛选、深度融合、风险控制,饼店能专注于消费者洞察与场景营造,二者形成的合力,才能让烘焙IP真正从流量转化为品牌资产。”这种协同,或许正是烘焙行业突破存量困局的关键所在。


原文刊载于《中华烘焙》2025年7月刊

订刊请联系:15735646035

本文标注*图来源于品牌官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